主办单位:辽宁省营商局(省大数据局)辽宁省大数据管理中心(信息中心)
热线电话:(024)12345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辽ICP备16012136号
最佳使用效果:1440*900分辨率/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
根据辽宁省医疗保障局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价格的通知》,5月11日起,辽宁省公立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最高限价调整为每人份19元,多人混合检测最高限价统一调整为每人份3.2元。上述价格为政府指导价格,上浮为零,下浮不限。民营医院目前是自主定价,但应公示价格。核酸检测不得向被检测人收取诊察费。
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应同时提供单人单检和多人混检两种服务选项,在符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允许“愿检尽检”的群众自愿选择。急诊、发热门诊、住院患者等其他人群核酸检测应按照医疗机构要求进行检测。
核酸是检测病毒本身的成分,并将其数量放大,所以是最灵敏和最直接的,但是需要的技术比较复杂和繁琐;抗原也是检测病毒的成分,但是未经过放大,需要感染后有一定的数量才能被检测到,也是一个感染的直接证据,可以在很简单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包括居民自测也可以;抗体是病毒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所以它是一个间接证据;由于产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感染早期可能不会显示出阳性。但是可以作为感染的间接证据,如果接种过疫苗,也会产生抗体阳性。以上几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互相补充,可以有助于尽早发现感染者。
核酸快速检测是常规检测的补充,在因特定原因需尽快获得检测结果、待检人群数量较少、实验室空间场地限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快速检测。快速检测的方法虽然一次检测需要的时间短,但一次能检测的样本数很有限。所以核酸快速检测一般用于急需对病人进行核酸检测,以明确或排除是否有新冠感染时使用,比如急诊急救的患者,或不具备常规检测条件的地方。
新冠病毒作为一种呼吸道病毒,进入人体主要通过上呼吸道上皮细胞。所以为了早期发现感染者,我们常采用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等。鼻咽拭子是经过鼻腔到达咽部取上皮细胞,口咽拭子就是大家熟知的“抠嗓子”通过口腔到咽部取上皮细胞。鼻咽部的细胞是病毒最先入侵的地方,所以鼻咽拭子会较早的检测出病毒核酸,但是由于鼻腔比较敏感,取样时需要小心操作,同时大家会感到很不舒服、不适合大规模筛查时影响检测速度,容易造成人员聚集;口咽拭子采样很方便,但张嘴大口呼吸对采样者及邻近者带来一定感染风险,所以我们排队筛查时,一定避免人员聚集。
核酸检测的过程非常复杂,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一般我们是通过实验反应曲线的形状去判断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阳性曲线有自己的特征。这个“假阳性”报告,不是指结果是假的,而是本来为阴性的样本,经过复杂的实验步骤,出现了和阳性样本一样的检测曲线,容易被误判断为阳性,如果经过各种复核最终是阴性,我们专业内会称前一次结果是“假阳性”。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反复核实实验的操作步骤,确保每一步实验规范、严谨,重新检测,最终复核确认结果。
按照《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第二版)》要求对于发热门诊、急诊患者,在6小时内报告核酸检测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原则上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变化,医疗机构也努力提升核酸检测结果反馈速度,争取在6小时内完成检测。同时核酸检测涉及采样、送样、检测等多个环节,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一般在12小时能够完成反馈。大规模核酸检测时,由于样本量巨大,一般能在24小时反馈核酸检测结果。
目前各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其官方网站等渠道公布了核酸检测机构,可供大家查询。
目前抗原检测的应用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如有临床症状的、发热的,确定这个症状在5天之内的人员。第二类是隔离观察的人员,还有出现散发疫情时的密接、次密接以及封控封闭小区的足不出户的人员。在测抗原的时候连续测5天,每天测1次。第三类是应用于紧急情况下对高风险、高流行率的聚集性感染人群的快速筛查。一般在疫区,为快速管控风险,抗原检测会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
社区居民在自测中核酸检测阳性,应第一时间向社区(村镇)报备,由社区(村镇)协调120救护车将人员转运至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检测等排查措施。
社区居民在完成抗原检测后,若为阴性,使用后的鼻拭子、采样管、检查卡等状态密封袋后作为一般垃圾处理;若为阳性,在人员转运时一并交给医疗机构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为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组织制定了相关技术规范,一般对风险较高人员(如发热门诊患者)选择单检,其他人员选择混采检测技术。在大规模核酸检测时,会针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以及隔离人员采取不同的核酸检测技术,一般在疫情初期可能选择检测效率较高的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迅速确定重点地区和高危人群,后续采用较为精准的核酸检测技术。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会根据风险情况、检测资源情况进行综合研判,确定具体使用何种检测技术。
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有不同的应用场景,目前我们采取“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策略,核酸检测仍然是确定感染的金标准,抗原检测可协同使用,目前不能取代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机构在完成检测后,会第一时间整理数据,及时将检测结果上传我省核酸检测数据库,最后在“辽事通”上进行显示。检测数量较大时,可能会存在一定延迟或个别数据丢失。针对“辽事通”上未查到检测数据的情况,可向检测机构反馈。如果有急迫的检测结果应用需求,在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时,可获取纸质版或电子版检测报告。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疫情也呈多点散发状态。一方面大部分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力的武器,接种疫苗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因此,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都应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其他各项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勤通风等防护措施。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
根据前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看,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监测也显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主要报告的是发热、局部红肿等一般反应,以及过敏性皮疹等异常反应,且相对更少或者更温和一些。因此可以说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会有额外风险。
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具体情况可以详细咨询接种医生。